365体育直播:
齐大新闻
当前位置: 365体育直播: -> 齐大新闻 -> 正文

黑龙江日报:苦痛后的成熟与坚强—齐大学生志愿者的心路历程

发布日期:2009-05-13  点击量:

编者按: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周年祭。艰难困苦砥砺伟大精神,风险挑战锤炼坚强意志。在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比悲痛的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周年之际,5月12日出版的《黑龙江日报》推出纪念专版,刊发了“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特稿”,其中第5版“今日点击”专栏以“苦痛后的成熟与坚强—齐大学生志愿者的心路历程”为题,对365体育直播新闻专业的学生、校大学生记者团团长陈诺等9名大学生于2008年暑期赴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龙源镇志愿支教服务的事迹及其一年来的心路历程进行了热忱报道,并配发了陈诺做志愿者的3张工作图片。

大爱无疆,善行天下。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把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推到极致,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给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竖起了一座新的精神丰碑。以“养正毓德 精存自生”为校训的齐大人将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积极创建“三型校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省属重点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高教强省、振兴龙江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黑龙江日报》全文如下:

苦痛后的成熟与坚强

—齐大学生志愿者的心路历程

□本报记者 徐明辉

5月11日,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大四学生、搜狐网记者陈诺奉命前往四川茂县、北川等重灾区作震后一周年的回访。10时,她给本报记者发来短信:“我在去往茂县的路上,遇到了山体塌方,进出茂县的213国道被堵,所幸我所乘坐的车子通过……”

不凡的经历、勇于“找苦吃”的磨练,使22岁的大四女生出奇的从容、淡定。这位齐齐哈尔大学的骄子曾经对记者说:“我的成熟,得益于黑土地上齐齐哈尔大学的培养,得益于我在地震灾区当志愿者的磨练。”

“5·12” “512”寝室里的悲恸

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痛苦也不哭泣,爱是你的传奇,彩虹在风雨后升起……

—歌曲《生死不离》

2008年5月12日下午,齐齐哈尔大学大三学生陈诺在体育馆里打乒乓球,一条“四川汶川7.8级大地震,你家没有事吧?”的短信让她的心坠入深渊,她回到自己的寝室“512”。曾经,浪漫小女生为住进温馨的“512”寝室而庆幸,因为“512”的网络语言是“我要爱”。2008年的5月12日,“512”传出了川妹陈诺的恸哭。陈诺的家在四川成都,她疯狂地打电话,手机、座机,城市、农村,父母、兄弟、姐妹、朋友、亲戚,但是没有接通,只能守候网络上的灾区新闻,以泪洗面终于等来了父母平安的消息。

陈诺是新闻专业的学生、校学生记者团团长,是冬运会的志愿者。上学后一直在《齐齐哈尔日报》、《鹤城晚报》兼职,大学三年级之前,这位四川姑娘以准新闻人的责任感和豪迈热忱,跑遍了齐齐哈尔市所有的居民小区,采写的新闻常常刊载在省市报纸上。而汶川地震后,她却从新闻事件的采访者,变成了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她的嗓子哭哑了,一下子瘦了5斤。“家人好吗?”“要保重啊。”同学老师朋友短信、电话发来一句句问候、关怀。还有很多人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她,让她的心更疼:“那时候不仅是四川人在受伤,是全中国人的心都在受伤。那时候每个人都需要关怀啊。”

2008年5月14日,当得知地震灾区血库血量不足,陈诺通过朋友联系到了齐齐哈尔市红十字协会的副秘书长以及市中心血站的站长,得到的答复是没法把血送到灾区。陈诺等同学没有退缩,给每一地区红十字会和中心血站打电话要求献血,一直打到了国家卫生部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组。

2008年5月16日,陈诺选择用工作来疗伤,在《鹤城晚报》的策划下,她开始对鹤城人民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的情况进行采访。那些静默着排队捐款的居民、那位亲手赶制童鞋捐给灾区的79岁老人、那些留下钱后不肯留下姓名的鹤城市民,深深打动陈诺的心。

在剑阁 收获感动选择坚强

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王蒙《青春万岁·序诗》

一定要为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008年暑假,陈诺和严玉旭、冯刚等9名齐齐哈尔大学四川籍学生,自发地组建了一支服务团深入到我省对口支援的剑阁县重灾区服务。

2008年7月25日,这群齐大学子站在嘉陵江桥上激情歌唱,等待天亮,等待转车开赴服务地点。初到剑阁县龙源中学,服务团团长陈诺就要求服务团的成员“时刻维护齐齐哈尔大学的形象和名誉”,“充分发挥自身专长,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并定下了服务目标:建“帐篷辅导班”、“板房学校”,对初三学生进行学业辅导。

剑阁县龙源中学是农村中学,复课后,齐大大学生服务团接受学校统一安排的教学任务,到不同的班级担任班主任并参与教学工作,早、中、晚帮学生分饭菜并和学生一起吃饭,有时候还得熬夜写教学计划和批改作业。起初,成员之间未磨合好、资金紧缺、条件艰苦、余震不断,陈诺陷入苦闷和压力之中。

2008年7月28日,一早下起了暴雨。正在上学路上的三位龙源中学学生冒雨走了2个小时从二十公里以外赶到学校。孩子们羞怯地说:“只要能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无论有多大雨我们都会来。”面对学生真诚的目光,陈诺老师为自己曾经的动摇而羞愧难当。

生活十分艰苦。志愿者睡在帐篷里,平时闷得像蒸笼;下雨天,雨水从帐篷缝隙灌了进来,脸盆、鞋子在水上漂。由于物资紧张,每餐只有馒头稀饭。洗澡更困难,龙源镇唯一的太阳能浴池每天只能提供5个人洗澡,“水流小得就像在体验珍珠浴。”

齐大服务团原计划在灾区服务一周,但到达剑阁后,灾区人民对外界支援渴望的眼神,让他们不忍离去。“再加上我们帐篷对面的湖南理工学院打算在灾区呆一个月的时间。”就这样齐大学子在剑阁延长了服务时间为半个月,而陈诺在灾区坚持了近一个月。“我学会了容忍,感谢在灾区的磨砺。”陈诺在后来的日记里这样总结灾区志愿者的经历。

对于齐齐哈尔大学大四学生陈诺来说,过去一年中走过的每一步,都在人生中留下了深深印迹。从灾难初发的惶恐悲痛,到深入震区救灾的艰苦磨砺,再到如今肩负传媒使命再次入川,陈诺的脚步越来越坚定和自信。而透过她,我们看到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青年一代的成长——

重返灾区 担起媒体人的职责

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

—— 徐志摩《默境》

2008年下半年,大四的陈诺开始找工作。与许多大学生“海投”简历不同,陈诺只投出了一份简历,就是投给了搜狐网,为此,她放弃其他媒体的邀请,她愿意选择风险和挑战。2008年10月16日,搜狐公司在四川大学召开招聘宣讲会。宣讲会定于18时召开,下午2时陈诺就来到了川大学术大厅,观察情况。17时左右,陈诺找到了第一排的位置,悉心准备。宣讲会进行到学生提问环节时,陈诺第一个举手,向搜狐的HR(人力资源总监)发问:“我来自齐齐哈尔大学,不在‘211’大学之列,我能够获得参加以后的考试机会吗?”陈诺听到可容纳2000人的学术大厅里“轰”的一声,“齐齐哈尔,好远啊!”人们议论着。陈诺也感到了讲台上搜狐工作人员片刻的讶异。HR对这个勇敢的姑娘表现出兴趣,给了陈诺肯定的回答:“你可以参加考试。”

笔试、面试、二次面试,陈诺重重闯关,在与2000名应聘者竞争中获胜,与10多个年轻人进入搜狐网成都站当实习生。实习期满,只有陈诺成为搜狐正式员工。如今她已成长为一个会策划、采访、摄影、摄像的记者,拥有自己的栏目和高端访谈。

2009年5月11日,正在茂县采访的陈诺给记者发来短信:“灾后的茂县,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且卓有成效。然而,茂县本来农田就少,震后很多农田不能耕种了,这里的农民文化程度低,又缺乏技能,收入少得可怜,有的人连感冒药都买不起。他们的劳动力闲置,我要通过调查和呼吁,帮助他们找到新的谋生手段。”